《蚌埠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已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查批準,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規定》共19條,緊密結合我市電動自行車管理現狀,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對電動自行車銷售、通行、停放、充電等關鍵環節作出制度設計,為進一步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法治保障。
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立足群眾實際需求。電動自行車管理涉及千家萬戶,是重大民生問題,社會敏感度高。前期,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通過政府官網、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向社會征求對草案的意見建議。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二審期間,注重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就涉及的重點問題進行實地調研,組織召開多個座談會,對立法重點、分歧、難點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廣泛聽取行業協會、立法專家、管理部門等各方意見。同時,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和通行安全,對反映較為集中的登記上牌、“非標車”過渡期、共享電動自行車隨車頭盔衛生等事項作出回應,統籌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
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痛點難點問題。一是加強源頭管控。據統計,全市(含三縣)非標電動自行車占電動自行車總量的80%以上,成為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針對大量非標電動自行車問題,條例規定禁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并要求銷售者建立進貨臺賬和銷售臺賬,提供購車發票,方便消費者登記上牌。二是實行過渡期管理。針對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前后仍存在大量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上道路行駛的現狀,考慮到管理銜接、平穩過渡,對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設置臨時通行期限,明確我市臨時通行期限不超過2026年2月28日。三是保障共享電動自行車頭盔使用。針對共享電動自行車配備的頭盔不衛生,駕駛人不愿佩戴的問題,條例明確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經營企業應當隨車配備安全頭盔,并對安全頭盔臟污、損毀、破舊、缺失的,及時清潔、維護、更換、配備,保障安全使用。
堅持以人為本,確保生命財產安全。一是強化安全理念。規范電動自行車安全駕駛行為,如禁止拼裝、加裝、改裝的電動自行車上道路行駛;駕駛人和乘車人應當規范佩戴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安全頭盔;禁止飲酒或者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后駕駛電動自行車。二是強化主體責任。明確快遞、外賣、閃送等特定領域的企業和互聯網電動自行車租賃企業應當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和管理,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三是強化規范管理。明確禁止違反安全用電要求,私拉電線和插座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禁止電動自行車在建筑物公共門廳、樓梯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及其兩側停放、充電,或者在住宅內、商鋪內充電,并禁止電動自行車或者蓄電池進入載人電梯。
堅持立法原則,確保條例有效管用。堅持地方立法“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的工作原則,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徽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等上位法的立法精神,與上位法銜接一致,對登記辦理、駕駛人年齡、載人載物、法律責任等上位法已有規定的不再重復,重點對安全駕駛行為、臨時通行期限、充電設施建設等相關規定進行補充和細化,體現地方立法的實施性、補充性功能。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