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德華老人在蚌山區青年街道同樂園小區居住多年,由于年紀越來越大,這幾年上下樓不方便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不過,隨著不久前小區加裝電梯工作的順利完成,老人的煩惱也迎刃而解。
“我們這是老小區,沒有電梯,老年人上樓特別吃力。我們向人大代表反映了這個問題,想安裝一部電梯。”沙德華說,“街道和社區十分重視,多次組織我們進行協商,施工的時候還來監督,現在電梯裝好了,大家都方便了!”
“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常態化安排代表接待、走訪群眾,同樂園小區加裝電梯問題就是人大代表單桂云在走訪中發現的,隨后,我們又組織代表和社區工作人員深入居民家中,詳細了解大家的需求。社區也通過‘一組一會’組織居民討論,并向電梯施工單位征求意見,最終形成了施工方案,于今年3月下旬開工。”青年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羅昊介紹,施工開始后,街道人大工委組織代表對電梯的施工情況進行了檢查,社區也組織居民成立監督委員會,確保電梯安裝質量,目前電梯已經安裝完成并投入使用。
這是青年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為民解憂的例子之一。今年以來,青年街道人大工委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工作站室“橋梁紐帶”作用,組織人大代表開展接待群眾、走訪調研、矛盾糾紛化解、志愿服務、助企興商等各類履職活動,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實現了“讓人大代表有家,社情民意有去處反映”的目的。
在蚌山區,這樣的人大代表基層工作平臺還有很多。2023年2月,蚌山區人大常委會出臺文件《關于推進人大代表基層工作平臺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在全區各鄉街(社區中心)建立62個區、鄉級“家室站點”。其中,鄉街(社區中心)設立工作站;管轄區域大、代表人數多的鄉街將幾個社區聯合,設立片區工作站;各級專業代表小組在商圈、園區、樓宇設立代表工作站,由單位的兼職代表管理,區人大相關工作委員會給予指導。此外,還依托選區、社區設立代表工作室。各“家室站點”均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包括集體學習制度、聯系群眾制度、視察調研制度、公示制度和活動登記制度,對代表進家站開展活動的流程、次數、效果評價等都作出明確要求。
亮身份、聽民聲、匯民智、辦實事、解民憂,人大代表基層工作平臺規范化建設工作開展以來,蚌山區各級人大積極進站履職,深入基層、走進選區,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社情民意、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設立人大代表基層工作站的目的,就是要把進站履職,作為代表在閉會期間履職的重要內容。”蚌山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曹保松表示,通過各項履職活動的開展,人大代表的履職服務更接地氣、更加精準,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代表的履職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