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天河遼闊的水面上碧波浩渺,倒映著藍天白云,一群水鳥歡快地嬉戲,構成一幅靈動和諧的美麗畫卷。
天河是我市備用水源地,然而幾年前,這里的水面卻存在著數千畝圍網養殖,導致水體流動受阻、水質惡化,水草繁殖旺盛。“經過調查核實,我們通過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督促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整改。”禹會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王瑩介紹,經過整改天河湖面圍網養殖已全面拆除,水質日漸變好,今年3月,禹會區人大代表在這里開展了天河水源地保護見證司法活動。
圍繞天河水源地保護工作,禹會區人民檢察院通過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職能部門和屬地政府協同履職。2022年以來,該院共發出水源地保護類訴前檢察建議26份,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3件。行政機關在收到檢察建議后積極作為,對一級保護區內噴灑農藥、垂釣、亂丟垃圾等行為進行整改,并同步處置其他環境問題,有效保護了水源地的生態環境。
這是禹會區公益訴訟工作取得的成效之一。2020年6月30日,禹會區人大常委會作出《禹會區人大常委會關于在全區依法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的決議》,就依法深入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建立健全協作機制、加大公益訴訟工作宣傳力度、強化對公益訴訟工作的監督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禹會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構建“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檢察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公益訴訟工作格局;檢察機關突出工作重點,聚焦生態環境建設、群眾飲水安全、淮河生態發展、食品藥品問題、耕地保護專項活動、社會發展新情況等加大履職力度。同時,該區人大常委會還注重發揮監督職責,將區人民檢察院年度公益訴訟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常委會會議重要議程,定期組織開展視察,聽取檢察機關匯報,不斷督促公益訴訟工作的開展;針對公益訴訟宣傳力度不夠、社會認知度較低、線索來源少、訴前檢察建議落實剛性不足等問題,組織開展專題調研,分析原因,督促協調,提出對策建議。
“比如針對訴前檢察建議落實剛性不足的問題,我們經過學習考察調研,逐步推進‘檢察建議+抄送’‘檢察建議+監督’‘檢察建議+考核’‘檢察建議+問責’等機制的建立。”禹會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戴勇表示,通過多項舉措和制度的推出,依法解決了行政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或檢察建議被滿意等問題,以人大監督之力推動社會問題解決,助力法治政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