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增加調解員后,村里吵架斗嘴的情況少了,有點矛盾在家門口就調解了,大家都和和氣氣的。”走進固鎮縣新馬橋鎮蘇湖村,能夠感受到一派安然和諧的鄉土氣息,談及村里的鄰里關系,村民們紛紛感慨調解員的作用大。
過去,蘇湖村缺少相關公共法律服務,調解隊伍人員不足,矛盾糾紛化解不及時。去年,該村不斷完善人民調解隊伍建設,在全村劃分6個網格,設立15名調解員,實現了網格內矛盾糾紛及時上報、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100%。
“我們村人口眾多,矛盾糾紛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宅基地和土地糾紛問題頻繁發生,不少村民法律意識需要提高。”蘇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講表示,鄉村法治的不健全不僅會影響村民間的關系,更不利于文明鄉村鄉風的建設。
作為市人大代表,今年初,郭講在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關于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建議》。他在建議中指出,我市部分鄉村法治建設不健全,村民缺少必要的基礎法律常識,容易產生矛盾糾紛,要圍繞“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培養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調解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以點帶面”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同時,通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深化公共法律服務建設,規范公共法律服務,進一步解決基層矛盾糾紛。
收到建議后,市司法局及時組織相關業務科室,認真學習研究,積極與郭講對接溝通,吸納參考其所提建議,制訂下一步工作計劃,不斷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健全基層矛盾糾紛大調解長效機制。印發《蚌埠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方案》,明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工作任務、工作舉措和工作要求等。聯合市中院、市眾信公證處針對民法典中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常見法律問題,結合本地真實案例,圖文并茂地向全市“法律明白人”進行直播普法,提高鄉村法律明白人法律素養。市司法局還開展“人民調解為人民 助推治理現代化”專項活動,全市專職兼職人民調解員一年化解矛盾糾紛平均約2萬件,舉辦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提升培訓班,邀請安財大資深教授授課,采取線上培訓方式,全市1200余名調解員參與直播學習。大力發展人民調解“一鎮一品”,建設特色品牌人民調解室。
目前,我市已創成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1個,省級示范村107個,市級示范村539個;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0個、工作站82個、工作室1129個,形成半小時法律服務圈。此外,我市還建立了縱貫市、縣區、鄉街、村居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現有人民調解組織1359個、專(兼)職人民調解員7000余名,有效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符合蚌埠市情、體現新時代特征的蚌埠法治鄉村建設新路徑。”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張旭表示,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中,我市將繼續堅持和加強黨對法治鄉村建設的領導,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著力推進鄉村依法治理,教育引導基層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為全面依法治市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