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10時許,東海大道與長征路(原華光大道)交叉口路面交通環島拆除工程順利竣工并正式通行,市民口中的“大圓盤”自此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見此情景,不少途經此處的市民紛紛拍手稱好。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交通環島“華麗轉身”的背后,是兩屆市人大常委會持續跟蹤和市人大代表接續關注的結果。事情還要從一份代表建議說起。
是“環島”也是“堵島”
提起“大圓盤”,它是老一輩蚌埠人的歷史記憶,也見證了蚌埠的城市發展。作為車輛分流的一種重要設施,曾起到較大的交通疏導作用。但隨著城市的發展、車流量的劇增,特別在上下班高峰期,四面八方的車輛在環島處匯集,造成交通混亂“打結”,“環島”日漸成了“堵島”,市民反映強烈。
日前,東海大道與長征路(原華光大道)交叉口“大圓盤”已恢復正常通行。
2020年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徐榮提出了《關于盡快拆除東海大道與華光大道交叉口地面交通環島的建議》,建議盡快拆除該環島,改為平交路口,更好保障行車安全。
本著規劃先行的原則,收到該建議后,市政府交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辦理,被納入蚌埠市城區道路提升改造項目后,交由市城市管理局負責。但由于當時基礎建設欠賬較多、投資較大、項目實施需按年度計劃進行等原因,該建議被頻頻擱置。
“提出建議后我一直高度關注政府的辦理工作,多次參與到現場辦理過程中,也理解他們的苦衷,但眼看著‘堵島’問題遲遲未得到妥善解決,加之人大換屆在即,這也成了我心里的一個‘堵點’。”徐榮代表回憶起當時的焦慮,“沒想到,市人大常委會換屆不換擋,咬定辦理質效不放松,持續多年的跟蹤督辦讓我吃上了‘定心丸’。”
從“拐彎抹角”到“直來直往”
“由于各類歷史問題和實地勘測結果疊加,看似簡單的工程實施起來并非易事,該份建議的辦理過程也經歷了如同‘大圓盤’通行一樣的‘拐彎抹角’,市人大始終堅持盯一件、促一事,充分發揮監督協調作用,推動實現辦理過程的‘直來直往’。”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副主任趙李勇介紹道。
在該建議提出后的幾年間,市人大常委會以時時放不下的責任感持續跟蹤辦理情況,多次組織代表視察、調研,負責督辦該份建議的城建環資工委先后4次召開辦理情況專題推進會,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警支隊等部門多次下發督辦函,并下沉一線實地調研,深入現場了解交通現狀、傾聽群眾呼聲,詳細掌握改造的可行性和當前面臨的困難點,與相關部門一起匯智聚力、攻堅克難。2022年換屆后,新的一屆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經過認真研判,認為該建議屬“應該解決、能夠解決而未解決的”,將其列為跨年度跟蹤督辦建議,并由常委會分管副主任領銜重點督辦。市人大常委會的一系列為代表議案建議辦理“撐腰”的舉措,無疑是辦理的“催化劑”,在承辦部門的積極配合和推動下,最終工程順利實施,不僅在道路實現了從“拐彎抹角”到“直來直往”,更是打通了代表和群眾心中的“堵點”。昔日“如鯁在喉”,今得一路暢通。
以“真監督”促進問題“真解決”
在市人大常委會“較真式”“跟蹤式”的議案建議督辦工作中,“大圓盤”絕不是孤例——取締漢明街路面停車位實現“還路于民”、解放路立交橋北側設立信號燈緩解交通擁堵、老虎山油庫搬遷工作扎實推進等等,此類“跨屆”不松懈、持續“回頭看”的重點督辦方式,已定型成為我市議案建議辦理工作的有效特色機制。
人民所盼即為人大所辦,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把代表建議辦理工作作為加強代表工作的重點。按照“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的原則,立足于“督”、著眼于“辦”、落腳于“實”,對于問題尚未解決、工作尚未落實的議案建議,也一律跟蹤回訪、梳理甄別,看看到底是真有切實困難一時不能解決落實,還是未真解決、真落實而敷衍的。一次次緊盯不放的“再回首”,不僅促進應該解決也能夠解決的問題真正得到了解決,更增強了依法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的嚴肅性。正是市人大常委會這種“不解決不放過,不落實不撒手”的韌勁,才讓議案建議真落地,問題真解決,代表真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