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自古盛產珍珠,是“古采珠之地”,故有“珠城”美稱。蚌埠珍珠產業發展始于上世紀70年代,但由于養殖技術落后、轉型發展不及時等因素影響,市場日漸萎縮,“珠城”美譽已名不符實。
2023年1月在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施永堅領銜提出《關于重振珍珠產業,擦亮珠城名片,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傳承地域文化、推動旅游發展的議案》,為全市發展珍珠產業敲開了一扇綠色生態之門。
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持續加強議案督辦,讓這項寫在紙上的議案有了更細致、更清晰的藍圖;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懷遠縣政府高度重視議案辦理工作,通過成立工作專班、編制產業規劃、草擬準入標準、開展珍珠大水面養殖試點等舉措,不斷凝聚共識,踏實大水面不投喂生態養殖珍珠的產業振興新路徑。
代表聯名提議,多方調研“尋珠”
提到珍珠產業,浙江省諸暨市是繞不開的地方。諸暨是我國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基地,世界著名的“珍珠之鄉”,該市山下湖鎮的珍珠產品銷量占全國的80%、全世界的70%,2023年產值已達1200億元。
高質量的議案來自深入的調查研究。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員對諸暨市珍珠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考察,作為考察組成員的施永堅代表說,“我一直在思考,我市珍珠養殖歷史悠久并有豐富的養殖資源,而山下湖鎮的珍珠養殖和加工企業也有在蚌埠投資建設珍珠蚌生態養殖繁育基地、發展珍珠加工業并建立珍珠交易市場的想法,我市能不能抓住機遇,學習借鑒諸暨市的綠色發展方式,重新振興珍珠產業,擦亮珠城名片?”為了發展珍珠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施永堅代表認真調研全市發展珍珠產業的資源稟賦情況,還對于綠色生態養殖的發展方式、產業發展配套政策和環保監管等進行了詳實的梳理和分析,形成了一份5000字的代表建議案,獲得與會代表的積極附議,并經大會一致通過列為議案,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領銜辦理。
落實清單督辦 多管齊下“育珠”
“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傳統的珍珠養殖方式不能適應綠色發展需要,帶來水環境污染受到環保部門的問責與查處,縣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發展珍珠產業存在很多疑慮,大有‘談珠色變’的情況。”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委主任潘民生說。
農工委在督辦代表議案辦理過程中,多次召開督辦會、組織相關部門及縣區政府赴諸暨市考察觀摩,并以清單督辦的方式推動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召開專家咨詢會、完善產業專班、開展養殖試點企業現場環境整治和試點企業環保監測等工作,進一步破除誤解,消除疑慮,凝聚共識。在學習借鑒諸暨市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市人大調研組形成了我市珍珠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有關建議獲得市委書記和市長的批示肯定。
在全面摸底調查我市水域資源整體情況的基礎上,市政府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編制《蚌埠市珍珠產業發展規劃》,并邀請業內頂級專家學者進行科學論證,一致認為大水面不投喂生態養殖規范發展珍珠產業的方式,可以凈化水質,促進經濟發展,豐富“珠城”文化。
示范引領發展 多措并舉“采珠”
5月17日,初夏時節,進入懷遠縣蘭橋鎮中郢村,乘船在芡河寬闊的水面前行,只見一條條漂浮的“彩帶”隨波搖曳,這里是蚌埠市芡河之珠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的珍珠養殖區域,這家企業從浙江諸暨招商引資而來,去年五月落戶懷遠。
當天,市人大組織開展代表議案辦理視察暨示范觀摩活動,代表們深入養殖水面和插核作業區,詳細了解企業示范養殖情況。“目前,公司總養殖水面已達6000畝,投放插種過的幼蚌400萬只,總投入已超8000萬元,實現用工近200人。”公司負責人介紹道,“我們嚴格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的是不投喂養殖,并按監管部門要求安裝視頻監控,接入市縣環保監控平臺,實行實時監控。”
“一年來,在市人大的持續跟蹤監督下,市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作為,分工協作,使我市珍珠養殖產業邁出堅實的步伐,讓我的議案從紙上落在了地上,也為我市鄉村振興發展探出了新路子。”領銜代表施永堅不無感慨地說。
大膽探索、勇于破題才能推動發展。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繼續試驗示范不投喂靜態養殖模式,進一步擴面并逐步向五河縣等條件成熟的水域推廣。同時,在擴大養殖面積、規范招商的基礎上,拓展珍珠精深加工,完善珍珠養殖基地基礎設施條件,謀劃建設農文旅結合項目,推動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
“一顆沙粒在蚌的體內至少要經歷三到四年的孕育才能變成光彩奪目的珍珠,產業振興與發展也需要艱辛探索的過程。”視察中,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倪建勝表示,“市人大常委會將持續跟蹤督辦,與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站在一起,為重新振興珍珠產業、擦亮珠城名片貢獻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