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我上次向人大代表崔松玉反映的莊子西頭那個垮塌危橋不到半個月就修好了,鎮人大在咱村里設立的這個‘議事亭’真管用”。這是懷遠縣包集鎮潘圩村農民潘少福掛在嘴邊常說的一句話,言談之中,對人大代表贊許溢于言表。
人大代表在“議事亭”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說出您的想法,傾聽您的心聲,解決您的困難?!币粡埛阶?,幾塊石凳,人大代表與村里群眾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心貼心,敞開心扉,你一言,我一語,一場熱鬧的日?!巴づ_議事會”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利用收集民意“小平臺”,做好民生“大文章”,是包集鎮人大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執“履職之筆”答“民生之題”一項重要舉措。自2021年以來,這個鎮結合利用國家及省、市、縣美好鄉村建設項目,先后在滕元、高皇、雙河、小元、潘圩等人口大村的村民文化娛樂健身廣場建起諸如“議事亭、榷角亭”等12個用來聽民聲、集民意、聚民智、惠民生議事新平臺,由鎮人大按照代表小組劃分和代表所屬選區情況,對每個村議事亭,固定在每周日至少安排1名縣人大代表和2名鎮人大代表在議事亭值班,利用早晨、晚上村民聚集開展文體活動時間,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值班的人大代表通過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及時聽取、收集、登記當地群眾反映的民生問題和相關的意見建議;“希望政府能對滕元村藕塘組道路進行利綠化靚化提升改造,持續提升村民生活質量”,“清溝河兩邊的救生圈、繩索等防溺水救生設備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或使用不方便情況,建議政府及時更新和優化防溺水救生設備”,“包集、高莊街道經常出現亂停亂放車輛和商鋪占道經營現象,希望政府職能部門能加強整頓整治”;我前幾天在高皇村南的路段,發現有一處2米多寬的路基底部被雨水沖刷掏空,載貨車輛經過很危險,請你們派人去檢查一下……”。代表們耐心聽取、認真記錄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并報鎮人大建好“民情臺賬”、“督導臺賬”,及時轉交到政府職能部門跟進處理,推動形成“群眾反映、代表傾聽、轉交部門、跟蹤督辦、反饋答復”等工作閉環機制。包集鎮人大搭建選民議事平臺三年來,共收到群眾意見建議和問題126件,針對人民群眾提出的關注度較高的民生建設問題,鎮人大持續推動、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先后實施完成總長12公里的鎮區道路綠化亮化工程,包集、七里集農貿市場臟亂差整治、街道劃設停車位115個,新建公廁8個,全鎮125眼損毀灌溉機井維修、北澥河節水閘建設、鎮區污水處理等26項惠民工程,投資總額達400余萬元。群眾對政府意見建議辦理和回復的滿意率99%。
“我們設立議事亭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勵群眾說事、推行鄉賢議事、督促干部辦事,讓更多的百姓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地落實;同時人大代表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人大工作接地氣的廣度、察民情的深度、聚民智的精度、惠民生的力度得到進一步增強。包集鎮人大主席年士文說道。
實踐證明包集鎮這些最接地氣的議事平臺,已然成為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民意窗”、“宣傳站”、“連心橋”。
(懷遠縣人大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