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淮上區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首次對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履職情況進行通報,旨在激勵和鞭策常委會組成人員加強履職能力建設,提升人大工作質效。區人大常委會堅持把好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入口關、能力關、考核關”,推動常委會組成人員實現從“會議委員”向“全天候代表”、從“程序性履職”向“實效性監督”轉型升級,切實提升人大制度在基層治理中的效能轉化。
一是優化成員結構,把好“入口關”。科學制定選任標準,涵蓋政治素養、專業能力、履職經驗、社會責任感等維度,讓具有參政議政能力、熱心人大事業、能夠為民直言的優秀代表加入常委會組成人員中來。優化常委會組成結構,法律、經濟、社會管理等領域專業人員比例不斷提高。保證兼職常委履職精力和時間的投入,避免經常性缺席常委會或者“走過場”式參加視察調研活動,確保其能有效參與常委會決策和監督工作。
二是強化履職培訓,把好“能力關”。加強對常委會組成人員尤其是新進人員的履職培訓,讓常委會組成人員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切實增強法律意識和履職自覺性,提高監督和審議能力。健全制度化學習機制,建立常委會會前學法制度,每次會議前專題學習《監督法》《代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法治思維。完善情景化培訓體系,推動省人大常委會一號文件學習貫徹落實,組織跨區域考察,實地學習江浙滬等地人大在民生實事票決制、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建設、街道議事代表會制度等方面的創新經驗。搭建“代表履職平臺”,集成議案建議辦理系統、閉會期間建議辦理、社情民意收集處理,實現數據實時調取、智能分析。實施“青藍結對”計劃,安排連任委員指導新任委員,傳承審議技巧、調研方法等實操經驗。
三是細化制度建設,把好“考核關”。完善《淮上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推進常委會組成人員高質高效履職,提升區人大常委會整體工作水平。建立精細化履職檔案,在對參會率、審議發言次數進行量化考核的基礎上,增設“審議意見可操作性”“跟蹤督辦效果”等多維考核評價指標。完善差異化激勵機制,設立“年度履職貢獻獎”,對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典型案例予以表彰。建立履職情況通報制度,定期向區委組織部、代表原選舉單位反饋,作為干部考核、連任推薦的重要依據。
(淮上區人大辦公室)